【原文發表於 property.hk 資深會員專欄】
聲明及前言
今天我在這個專欄發表的,是一封公開信。這封公開信,相比我兩年半前在此寫過的《致亞視員工的信》,性質大有不同。因為這次的對象,是一個在香港擁有法定地位的專業團體,所以在正式的內容之前,我必須要先作出一些聲明。
雖然我仍然是用著【珍惜香港】這個筆名,但這次我是以一個前電子工程師的身份,發出這封公開信的。這個地產網專欄,只是作為我出信的平台,信中內容的全部,均屬我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這個網站,以及這個網站的任何工作人員,或其他專欄作者的立場。如果網主認為我在這個平台出信,是不恰當的話,可以隨便將之刪除,而我是不會介意的。
此外,我除了是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會員,也擁有其他專業學會的會籍,所以我必須鄭重聲明,今天這封公開信的全部內容,亦不代表我所屬任何專業學會的立場。簡單而言,這全為我個人意見的發表,與其他專業人士或團體無關。
本來,自《緣結.天璣》這告別篇之後,我是不會在這個專欄再次出文的。這封公開信的發表,已經蘊釀了差不多有兩個月了,自從發生八月初那件事情之後,我內心多次掙扎,究竟寫,還是不寫?這封信是分開了很多次寫的,其間亦放棄過很多次,但最後我發現,不寫這封信的話,我的心緒是難以平復的,因為,我始終是一名工程師!
記得三年多前,專欄成立之初,我寫過一篇《序》,說除非某些事情發生,否則我不會在這個專欄出文,但後來我還是寫了《真正嘅第十個人》。當時我把它形容為一個「召集」,不算是專欄文章,所以是一個例外。今天的情況也有些類似,這是一封公開信,借此網站作為平台發表而已,所以亦算不上是一篇專欄文章,也可以說是一個例外吧?
人生,總是充滿例外的。
致香港工程師學會:
今年八月八日,我收到了黃前會長發給所有會員的電郵,說他雖然辭任了港鐵總監一職,但基於他在學會的工作,和他本身的職業是分開的,所以會繼續留任會長。此舉引起了學會內部一輪震盪,28 名會員要求會長辭職,觸發理事會於八月廿二日舉行了投票,結果雖然是大比數支持會長留任,但黃前會長最終決定請辭,並由余會長接任,九月一日起生效。
余會長於九月十一日,向所有會員發出了電郵,形容這段期間為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times(史無前例的艱難時期)。其實,如果黃前會長肯於八月八日那天請辭,跟本就不會弄出那麼多事情,但要強調的,是我同意黃前會長請辭,並非如某些會員認為,是為了什麼「問責」。沙中線事件的調查還未有結果,問什麼責?只是他作為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最高代表,為免把學會及工程界捲入這件政治敏感的事情中,他就算不辭職,也必須暫時讓位,否則整個學會內外,勢必承受重大壓力,這不是什麼「專業」,這是「常識」!
不過,如果余會長真的認為,一位個別工程師,是否辭任會長這個問題,就可以把代表全港整個工程業界的香港工程師學會,陷入了「史無前例的艱難時期」,那麼恐怕余會長是活在象牙塔中,看不見過往幾十年,香港的工程業界,渡過了幾多更艱難的時期了!又或許,所謂香港工程師學會,只代表了一部份比較順風順水的土木、結構、機電等大型工程項目的工程師,至於與工業及民用產品相關的電子、機械、軟件工程師,在你們眼中,算不上是工程師吧?
香港電子工業界的衰落
我是一個前電子工程師,而我在學的年代,香港電子工業蓬勃,入讀大學電子工程系,對高級程度會考理科成績的要求,只僅次於醫學系,不過今時,已經不復往日,這個不用多說了。幾十年間,電子工程業界,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,或許你們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,又或許你們,根本從來沒有參與過、感受過,因為你們,並不代表我們吧?其實這也不足為奇,因為當時很多出色的電子工程師,都不是受雇於公共或大型工程的企業,而他們沒有機會,或是無暇,去跟進你們的所謂 FORMAL TRAINING。我們的專業身份,向來不是來自你們所賦予的 MHKIE 稱號,而是來自業界對我們的認同;我們的成就,使我們在行內闖出名聲,甚至成為挖角的對象。
國家步入改革開放後,香港的工業開始轉營。本地做電子產品的企業,為了降低成本,紛紛把生產線轉移至內地,其後更把研發基地一併轉移。這是全面化的轉營,並不如某些地區或國家般,會把高端科技的研發保留於原處。結果,純粹為了降低成本的企業,到最後連自己也生存不了。當時很多有經驗的電子工程師,應雇主要求到內地培訓人才,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家庭,貢獻業界,貢獻國家,但到頭來,有幾多人的下場,是何等悲慘,這是你們無法想像的。或許香港電子工業界的沒落,是大勢所趨,但代表著整個工程界別的香港工程師學會,在這個轉營過程之中,究竟做過些什麼?你們在這段歷史中,擔當著什麼角色?你們對電子工程師,支援過些什麼?難道,就只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,MHKIE 的稱號?
矽港計劃的轉機
但原來這並不是沒有轉機的,1999 年「矽港計劃」,你們不會忘了吧?半導體是電子工程的核心科技,能夠植根香港的話,勢必使本地發展成全國電子科技的龍頭。可惜當時的傳媒,把計劃渲染成「炒地」,而政府甚至視之為「聘用人手少及增值不太高的行業」。傳媒不專業,政客不專業,可以理解,但你們學會呢?你們為此爭取過些什麼?盡過了多少努力?還是,就你們的「專業」意見認為,香港,根本沒有這個資格?
台灣電腦業,曾經輝煌一時,這是眾所周知的,但原來香港才是亞太區電腦科技的先驅,這恐怕沒有太多人知道吧?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初,我們香港的電子工程師,就已經研發出配合 MOTOROLA、INTEL 微處理器的系統芯片組,並應用於本地製造的蘋果及 IBM 兼容個人電腦產品中,而當時我初出茅廬,就要參與這些芯片組的邏輯設計。我們是少數能夠深入接觸 INTEL x86 最底層架構的精英,此架構已經發展成為巨集,沿用至今。當時香港在技術上,以及知識產權基礎上,都比上海優勝,但卻因為公眾不支持、政客不支持、你們不支持,計劃移到了上海,並成立了中芯國際。後來中芯爆發了侵權事件,以致國家的半導體發展,又不知延誤了多少年。如果當時是在香港建立的話,又會否有不一樣的結果呢?
近期中美貿易戰,以及中興事件,喚起了各界對核心科技的重視。大家終於明白,今天過份受到追捧,建基於軟體設計的所謂新經濟、所謂創新科技,都是由過往一向被輕視的、被視為低價值的硬體電子平台支撐著。沒有了硬體平台,軟件等同廢紙,但硬體核心科技,卻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發展出來,而涉及的投資,大額之餘,更是持續性的、無底的。不過有誰知道,國家現在急切需要的,正正是我們二十多年前,就已經掌握了的技術?若可以持續發展的話,到今天我們香港電子工程師,已經可以貢獻國家的 2025 計劃了。
八月八日的公開聲明
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,我真的看不出你們做過些什麼,或許你們的「PR」做得不好吧?然而我今天發這公開信的目的,並不是為要翻你們這筆舊賬,因為過去了的,已經無法挽回,但今天你們又如何呢?
就看八月八日,你們對港鐵沙中線事件,發出的那份公開聲明。傳媒的焦點,都集中在黃前會長沒有署名這個小問題上,而你們又不吝為此作出補充。老實說,我不認為黃前會長沒有署名,有什麼大不了,我反而著眼於,代表著整個香港工程業界的香港工程學會,你們就這件事情,可以做些什麼。我看畢了整份聲明,發覺你們可以具體上作出行動的,原來就只有下面這一段:
「學會重申對若被裁定犯有不誠實或欺詐行為的會員,不論其資歷,學會不會容忍及定會採取適當與相應的紀律行動及處分,這包括將他們驅逐出學會。」
果然,你們學會對工程師可以做的,不是給他們一個 MHKIE 的稱號、一個 Ir 銜頭,就是把這些稱號或銜頭移除。你們沒有其他更有建設性的行動吧?那麼我寧願你們什麼都不做,沙中線問題,是政府和港鐵的事,與你們學會何干?如果有任何企業,與他們屬下的工程師,發生了什麼糾紛,這些企業,也可以找你們投訴,要求你們取消某些工程師的 MHKIE 稱號吧?那麼你們可真忙了!這些個案,多到數不完呢!不要說因為沙中線事件,涉及什麼「公眾利益」,我們做電子產品,亦會影響消費者利益,這也是可大可小的。2016 年三星 NOTE 7 電池爆炸事件,甚至影響到「公眾」安全呢!為何當時又沒有什麼「工程師學會」,站出來發什麼聲明,說要處分什麼工程師,廢除他們什麼專業資格?難道,那些「工程師學會」,不比你們「專業」嗎?
這個可不見得,只是他們把資源集中於對業界的實質貢獻上,卻不是執著於什麼虛名而已。他們大量地投放於所屬工程及科技類別的實質工作中,包括學術、技術的分享、推進,以及參與、組織最前線科技研發,甚至制訂國際標準。以涵蓋的地域而言,他們的會員數目,不會比你們多;更莫說他們在資源上,或許比較豐厚,但你們可以隨便通過,三十萬請個 PR 的話,應該算不上資源不足吧?再者,一個工程師學會的資源,並不在於金錢,你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,才是學會最寶貴的資源,試想想,三萬多個專業工程師,動員起來,可以做很多事情呢!
工程界的聲譽誠信
對你們來說,PR,真的那麼重要嗎?你們是代表「公眾」,還是代表我們工程師的?你們應該向「公眾」交代,還是向我們工程師交代?話說,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,曾就沙中線事件,形容工程師學會面對危機,須重建市民對工程界信心,因為大家對工程師判斷失信心的話,會日日活在恐慌之中。我想黎先生言重了!一些個別工程項目的問題,就令全港市民對整個工程界失去信心,還天天活在恐慌之中?是你們把香港市民,看得太低,還是某些所謂專業工程師,自視過高?
我對於那個什麼專業聯盟,簡直不敢恭維,亦不想置評。但若果不是黎先生提到,我倒沒有為意,原來你們香港工程師學會會章,寫明要「將工程界聲譽誠信,置於個人之上」的。我終於明白,你們的「專業」,是建基於所謂「聲譽誠信」之上,難怪,你們會盡一切努力,去滿足「公眾」對你們的期望了。不過我可以肯定,這是不可能的!正如最近「山竹」襲港之後,有人自發清理街道,但亦有人大駡港鐵,大駡政府處理不善。相比菲律賓災情,我們不知幸福幾多倍,但颶風過後,要有如沒打過風一樣的情況,不太可能吧?是否要港鐵的工程人員,冒著生命危險,在八號、甚至十號風球之下,都要走出去檢查、修正整段路軌,以便「公眾」可以在風球除下之際,順利上班?皆因他們要「將工程界聲譽誠信,置於個人之上」嘛!
專業工程師的使命
記得近三年前,我寫過一篇題為《所謂專業》的文章,在《真正嘅「專業」》一節之下,我是這樣寫的:
《專業,喺好難定義,但如果你擁有認可機構,頒授一個認可嘅學術或專業身份,咁你亳無疑問,可以話喺一個「專業人仕」。不過,一個專業人仕,唔一定好專業;唔喺專業人仕,又唔一定唔專業喎!》
如果我問你們,究竟知不知道,什麼是「專業」,對一個專業機構而言,這條問題,似乎不太尊重吧?不過老實說,我真的想問一問你們學會,怎樣才算是一個專業工程師?一個專業工程師的使命是什麼?真的只為要保住「工程界的聲譽誠信」嗎?
《我們專業工程師,是通過開發及應用當今科技,以改善人類生活為己任的。》
其實,你們怎樣定義一個專業工程師,我不是太有興趣知道,但我卻很清楚,以上所寫的,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,沒有這份使命感,就稱不上是一位專業工程師。什麼「將工程界聲譽誠信,置於個人之上」,這是錯的;「將改善人類生活,置於個人聲譽之上」,這才是對的。我們工程師,從來都是很低調,我們的榮耀,是建基於我們的工作成果,無論在過程之中,經歷幾許波折。我們做電子產品,見到自己的設計,終於投產了,終於為人使用了,那份喜悅,非筆墨所能形容;而你們做大型工程項目,見到自己參與過的基建,於城中屹立,也會感到自豪吧?
1998 年,赤鱲角機場啟用初期,出現了一系列故障及混亂等問題,當時飽受「公眾」批評的香港國際機場,最終還是贏得了國際公認的前列地位。「公眾」對港鐵有幾多不滿,它始終是香港最重要的集體運輸骨幹,每天負載大量人流,卻只有幾小時檢查維修;公眾可以接受多幾個小時檢修,少幾個小時服務嗎?他們有否比較過,世界各地的鐵路系統,是怎樣運作的?它們又是什麼質素?不過無論如何,我相信參與過這些機場、鐵路的設計、建造、以及運作的所有工程人員,無不為他們的工作而感到光榮。
你們要滿足所謂公眾期望,是不可能的。正如我們的特首,如果真的認為,市民有什麼不如意,都可以拿她「出氣」的話,那就應驗了我在她上任時作出過的預言:「如果你喺响佢下面呢,咁就慘啦」!所以你們愈加著緊那些虛名,就只會失去得愈快,何不集中火力,做些更有意義的事?況且,無論公眾是否認識我們,我們都是每天貢獻著社會,為改善他們的生活而努力。無論他們對我們信任與否,有幾多不滿,他們還是需要我們的,而社會亦不能沒有工程師。
政治考慮.商業考慮
我們忠於自己的專業,什麼政治考慮、什麼商業考慮,本來就不是我們要去關心的。但現實歸現實,我們始終是團隊的一部份、企業的一部份、機構的一部份,無法不讓這些考慮,影響我們的專業決定。而每當我們面對這些超越自己專業以外的種種考慮時,我們需要的,是你們的支援,不是你們的批判呢!
記得在《歸邊》一文之中,提到三星 NOTE 7 電池爆炸事件時,我是這樣寫的:
《玩 TOP TO BOTTOM,可以好險,做人,真喺唔好太貪心,皆因資源有限,瞻得前時就顧唔得後。跟手呢,就梗喺搞埋哂啲資源共用之類嘅慳水嘢 ..... 所以响追趕新產品面世嘅情急之下,NOTE 7 電池爆大鑊呢家嘢,真喺唔可以話喺意外嚟。如果三星再唔肯痛定思痛,搞清楚自己嘅定位,集中番資源响最強果部份度,而只喺識得去怪罪為自己賣力果班勇將嘅話,咁當市場再歸邊嘅時候,恐怕未必可以過到骨啦!》
當時我寫的那班「勇將」,就是指三星的工程師們。一件產品、一個項目,從來都是由團隊集體負責的,功歸團隊,過亦歸團隊。回看沙中線事件,在八月七日的記者會中,我見局長、署長、董事,他們口徑一致,劍指港鐵。他們彷彿全部都是受害者,都是被欺騙了,所以要報警處理。我不太明白,在這件事情中,報警有什麼意義;如果任何一間企業,某部門收到另一部門前後不對應的文件,就走去報警處理,那麼香港警隊,就真的要大量增加人手了!再者,就這個項目,政府和港鐵,不是一個團隊來嗎?這使我聯想起一些企業裡面,一出岔子,各部門紛紛劃清界線的醜陋景象;原來,所謂「管治新風格」,就是比官僚,更官僚!
無疑,沙中線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大型工程,原始設計去到前線,才發現執行上出現問題,須要調整或修改,並不足為奇,而這些調整或修改,亦可能為數不少。如果每一項修整,都要先被帶去遊幾個花園,而每一個「花園」,都是那麼官僚的話,不知道這項工程,會否要弄到 2047?話說協助管理沙中線工程的顧問團成員,前土木工程署署長劉正光,同意更改圖則後,改用長鋼筋比原有設計好,但質疑為何不預早向政府申請。如果有前線工程人員,只是為了解決一個難題,改善一些設計,其目的只是為了做好一件事情,就繞過了一些既定程序,那麼就你們學會的立場而言,這算不算是「不誠實或欺詐」?你們會把他們「驅逐出學會」嗎?
專業角度
或許就這敏感的事件,不宜作太多假設吧。其實我只不過想指出,世上有很多事情,並不是絕對的,甚至於我們的專業,也不是絕對的。如果我們面對任何問題,都可以單憑自己既有的專業知識及經驗,機械化地直接得出一個絕對答案的話,那麼我們的所謂專業,又有什麼了不起?事實上很多時候,我們都要面對自己從未遇到過的問題,而每一位工程師,對同一個案所作出的專業決定,亦未必一樣,這就是所謂「專業角度」之別。所以劉正光說,更改圖則後比原有設計好,若換著另一位專業人士,就可能未必同意了。
尤其在訴訟過程中,每當涉及「專家證供」的時候,更會突顯出「專業角度」這個問題。那些受聘的專家,無論有幾權威性,他們的專業角度,都是朝著自己代表一方傾斜的。公堂之上,專家博弈,究竟是為了尋求真相,還是比拼專家的說服能力?這就是所謂「專業」了!沙中綫紅磡站事件的調查,已經進入了聆訊階段,除了參與其中的專家之外,外間的專業人士,包括你們,都是不便置評的。你們只能保持中立,亦無法給予任何專業意見,直到聆訊過後,就算你們的專業角度,與調查結果不相符,你們亦必須尊重這個結果吧?那麼你們會基於調查結果,還是你們的專業角度,去兌現你們那份聲明中的承諾呢?
我創業期間,亦曾經被捲入過民事訴訟,當時我去請求自己在學時的一位教授,做我的專家證人,但原來他早前已答應受聘為對方的專家證人了,是不是很諷刺?臨別時他對我說,如果早知道對手是他前學生的話,他是不會接這份工作的。其實,要一個專業人士,以既定的專業角度,去審判另一位專業人士,本來就是很殘酷的,而很多時候,他們更是在知道結果之下,批判對方在未知道結果之前的專業決定,這可算是公平嗎?
勇敢的決定
記得二十多年前我曾為一件內部設計千瘡百孔的 Intel 386SX 系統芯片,通過外圍線路作出一系列修正,而當中大部份問題,都是在拿不到芯片內部設計圖之下,單憑檢視外圍電子訊號的表現,再經自己邏輯分析去解決的。其中一個與記憶體線路相關的問題,我就用了一個被視為創新的方法,並取名為「2.5 WAITSTATE」。當時有來自加拿大分公司比我高級的工程師,質疑我的修正方案,認為會導致系統進入「METASTABLE STATE」。我不同意,原因是我認為那芯片是採用同步設計的,所以他說的狀態不會發生;結果我的修正通過了所有檢測,順利投產。
那位高級工程師,不明白為何我在沒有設計圖之下,還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。你們也是專業人士吧?不如我反問你們,做過那麼多專業決定,當中有多少,是在百分百事實,完全擺在眼前的環境之下作出的?沒有這個環境,就無能為力的話,你們還稱得上「專業」嗎?
那芯片是其他高級工程師的設計,其實他們設計出錯,又與我何干?我不接手這個攤子,也沒有人會怪責我,不過他們就要做 REMASK,令整件產品延誤至少一年,是不能接受的,即是等同要終止這個項目。而我肯接手,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到時候出現任何差錯,都會被算到自己的頭上來。如果說,我們專業工程師,要做正確的決定,我想倒不如說,我們專業工程師,要做勇敢的決定吧!因為我們是「專業」的,這些決定,我們不做,有誰來做呢?我想問你們學會,如果所有專業工程師,都是按章工作的,都是各家自掃門前雪的,這個世界,會變成怎麼樣?
所謂聲譽,對我們工程師而言,實在太奢侈了,我們但求低調地成就自己的專業使命,為此我們是有很多實質工作要做的,而很多時候,我們更要作出勇敢的決定,承擔起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夠擔負的重任。我們不介意自己不為公眾所認識,亦無暇顧及世人怎樣去看我們,因為一個工程師最悲哀的,並不是什麼聲譽受到損害,而是,他的專業,不再為社會需要了,不再為市場需要了。就如當年一些電子工程師,窮畢生之力,貢獻業界,貢獻國家,但到頭來,他們的專業,不再被視為有價值,最後更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專業使命。他們就算仍然掛著一個 MHKIE 的稱號,也不能再當工程師了,你們可以想像得到嗎?當你們賦予,或移除人家的什麼稱號時,有沒有想過,這些稱號,對他們而言,究竟有沒有作用?對業界,又有什麼意義?
工程師學會的使命
倘若你們不明白我們工程師的需要,那就沒有資格代表我們了。我們不是要一個學會,來批判我們的專業,我們需要的,是一個支援我們的組織。你們有否想過,一個工程師學會,是為了什麼而成立的?你們的使命,究竟是什麼?難道,三十萬請個 PR,就可以成就你們的使命嗎?
《一個工程師學會的使命,就是盡一切努力,去成就工程師的專業使命。》
如果你們沒有這份使命感的話,那不單是你們工程師學會的悲哀,更是整個香港工程業界的悲哀,因為在香港當工程師,原來是那麼孤立無援的。你們在八月八日,發出了聲明,寫得出,當然會做得到吧?倘若沙中線事件的聆訊結果,裁定了一些工程師犯有「不誠實或欺詐行為」,就算這些「不誠實或欺詐行為」背後的原因,並不是為了私利的,你們也照樣把他們驅逐出學會吧?如果當中包括黃前會長,你們亦會驅逐他出學會吧?
你們以為,這些行動,保住了學會的聲譽,保住了香港工程業界的聲譽嗎?那麼你們實在太天真了!你們不單保不住你們的聲譽,且當你們驅逐任何一位工程師出學會之際,那天勢將成為整個香港工程界,走向沒落的里程碑,因為你們為了滿足「公眾」對你們的期望,出賣了工程師。那些工程師,也許是做錯了,但他們過往多年以來,亦曾為了貢獻業界,貢獻社會作出過努力的。你們可以輕易移除他們的稱號,但你們能夠移除他們在每項參與過的基建之上,留下了的種種印記嗎?
最應該而惟一應該做的事
我必須再次重申,我同意黃前會長請辭,並非是為了什麼「問責」,更不是為了什麼「工程界的聲譽誠信」,只是因為紅磡站問題,以致整項沙中線工程,已經發展成極度敏感的政治議題,而你們作為代表著整個工程業界的香港工程師學會,是有必要保持中立的。但很可惜,你們那份聲明,是要「埋單」的,也就是說,你們把學會,甚至整個香港工程業界,拖進了這件無底的事情中,難怪你們要花三十萬請個 PR 了!
你們浪費資源,執著於毫無意義的虛名,郤把自己的使命,拋諸腦後。本來你們就沙中線事件,最應該而惟一應該做的,就是盡一切努力,去支援那些受影響的工程師,但你們竟然選擇了跟紅頂白,弄什麼「問責」!要知道,那些工程師,無論有沒有犯錯,始終是你們的會員,你們不是為他們負責,又是為誰負責?你們不是向他們交待,又是向誰交待?難道是「公眾」嗎?
你們或要深切反思,這幾十年以來,做過了些什麼,以後的路,應該怎樣去行。一個工程師的榮耀,是來自他為了改善人類生活,努力工作所達致的成果,而不是來自一個 MHKIE 稱號。他們不會因為擁有什麼稱號,而感到驕傲的,但如果他們在成就自己專業使命的過程中,得到你們支援的話,這個稱號對他們來說,才是最有意義,因為他們真正感受得到,自己是工程界別的一份子,不會被離棄的。
《一個專業工程師,是通過開發及應用當今科技,以改善人類生活為己任的;而一個工程師學會的使命,就是盡一切努力,去成就工程師的這份專業使命。》
如果當初你們肯秉承這份使命感,集中資源,以實質的工作,貢獻業界,貢獻國家,恐怕你們今天,不單只是擁有三萬多個會員的香港工程師學會,而是會員遍佈全中國的國家工程師學會了!你們根本不需要什麼 PR,我們專業工程師的聲譽、榮耀,從來都是建基於我們的工作成果上,沒有必要對「公眾」宣傳什麼,因為我們的成就,改善了他們的生活,這是有目共賭的,是他們不得不認同的。
後語
其實,早於 2004 年 3 月,我亦曾經以電郵去信給你們,題為「As an Engineer in Hong Kong」。雖然我不是一個 MHKIE,但也是你們的一個會員,一個專業工程師,但卻只收到你們 PR 回覆了一些官腔。至於這次,既然是一封公開信,就只能以筆名發表了,因為我們工程師,一向都是很低調的。
這個網上專欄,已經是我所能取用得到,最公開的平台。你們會否看到這封公開信,就只可隨緣了,而我亦不期望會收到你們的回覆。不過,假若你們真是想回應的話,就請以工程師的身份回覆我,如果通過什麼 PR 的,就請不要回了。
一個已經退下了火線的,前電子工程師上 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