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

致曾俊華先生的信

原文發表於 property.hk 資深會員專欄
※珍惜香港※.2019-08-06 04:00【致曾俊華先生的信】
前言

自《緣結.天璣》之後,這已經是第三次例外了。所謂,世事難料,人生,果然是充滿例外的 

這封公開信的發表,可以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,甚於那篇我還在猶豫未寫的「核彈嘅文章」。我從來不喜歡高調,但此信的對象,卻是一位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,內容又涉及當前最敏感的政治議題。我無法評估此信帶來的影響,可以是零,也可以是無限。 

這是一封網上公開信,藍色字體包含連結,可連至相關的網頁補充。關於聲明方面,與之前的兩封公開信不同,這次我是以一個香港市民的身份發表,所以不必聲明什麼了。 

致曾俊華先生:

我是一位香港市民,在你競選特首期間,我可以說是你的支持者,當時曾為你寫過《出陣》、《政經》、《陣痛》及《結緣》四篇專欄文章。與你其他主流支持者不同,我比他們更早,就已經開始注意你的一舉一動,亦曾多次封你為「真正嘅大師」。 

客套話不說多了,在《結緣》一文裡面,我稱讚你選舉過後,緣結之時,不忘作出交代,之後完全退隱,不再為政事說三道四。很遺憾,我要收回那一段了,原來你還沒有作出過任何交代,對國家、對香港、尤其對年輕人。曾先生,所謂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你影響了那麼多香港人,一句江湖再見,其實算不上是什麼交代吧? 

離地的修復

還記得寫《陣痛》那天,我心情沉重,因為香港的前景,確實令人憂慮。我寫了三段寄語,特別在最後留下伏筆,寄語年青人,心,可以死,但千萬不要成魔,不過很可惜,我的憂慮似乎全數實現了。雖然你退下之後,看似做了些修復工作,例如在港台主持音樂節目,以及拍了十集《修復時刻》,但我看不出你對香港人,尤其是年輕人,傳達了到位的訊息。那《修復時刻》的片頭,還是什麼催淚彈;曾先生,催淚彈,並不是社會撕裂的「因」啊!閣下究竟想表達什麼?你是在修復些什麼?所謂社會撕裂,是由「政府」和「警隊」觸發出來的嗎?你做了十年財爺,應該很清楚,由宏觀大勢推動出來的現象,就算是大國也擋不住的,我稱之為「環球經濟新常態嘅陣痛」,你對之或有不同看法,不同定義,但無論如何,真正的修復,是要引導社會各階層,深入去理解,以及共同面對這些宏觀現象的「因」,並以樂於取捨的態度去解決,而不是沉醉於歸咎當中的過程呢! 

最近,香港因修訂逃犯條例,引發了連串風波,我一直在留意你會有什麼反應。六月十二日,你終於發表了《致香港人》這段短片,我看畢了整段短片,亦明白你的好意。不過我見很多香港人,對你這番好意的回應,還是那三個字:心領了!話說,有前高官聯署表示他們對修例的立場,也有前高官出席撐警大會,而你就堅守著所謂中立形象。你說,香港的未來要依靠他們這班年輕人,很好!今天,他們說「沒有暴動,只有暴政」,他們認為自己正在為香港的未來,做偉大和正義的事情呢!你叫他們,停一停,想一想,他們會聽你這廢腑之言嗎?閣下有否開始覺得,自己有少許「離地」了?這些年輕人,期望你站在他們那邊,支持他們的所作所為,那管暴力不暴力。你不站在他們一邊,就是他們的敵人,曾先生,你是否中立,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! 

就看你的泛民朋友,面對一眾大學同學,提到「Violence may sometimes be the solution to a problem」。我給你較完整的連結,是希望你知道,我並不是那種斷章取義的人。看畢他整段講話,主旨不見得是鼓吹暴力,但他的主旨,其實也不是重點。重點是,當他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,全場學生,即時發出了最澎湃的掌聲和歡呼聲。 

曾先生,我想請問閣下,還否記得,自己曾經許下過的承諾? 

閣下的承諾

記得當年,習近平跟你握手的那一刻,坊間有很多不同的解說。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,就是中國領導人,從來不會無緣無故,做出那麼著意的動作。是否屬意閣下參選特首,雖不得而知,但對你為人及工作的認同,卻是肯定的。閣下跟一般活在象牙塔下的公務員不同,你是罕有具人生歷練體驗的政府高官,理念開放,行事謹慎,堅守制度,而每位中國領導人,無一不是身經百戰,才上得到那一個位置。我相信國家對你是有期望的,不過很可惜,你辜負了國家的期望,你失敗了,但並不是因為你選舉的失敗,而是因為你並沒有兌現你對香港人的承諾,以及對國家的承諾,更重要的,是你不肯面對、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。 

選舉前幾天,你接受了一個訪問,訪問的內容,正正道出了你失敗的主因。你說,如果那條撕裂界線真的存在,你是沒有機會當選的。曾先生,你當真以為,是因為那條界線的存在,你才會失敗?你對香港人的承諾,對國家的承諾,不就是要打破那條界線嗎?是你無法擊退你的敵人,卻怎麼會說成,是因為敵人的存在,導致你失敗?敵人不存在的話,你又是為什麼而戰?你承諾爭取多光譜的支持,但最後只能夠爭取到一方的支持,而最諷刺的,是你的支持者,很多都是為了對抗另一光譜才支持你的。 

你無法帶領你的支持者,與另一光譜步入大和解,是因為他們的基礎理念,根本就與你不一樣,甚至是相反。更甚的,是你不願意面對這個現實,還孤注一擲,在撕裂和矛盾未能解決的環境之下,承諾把政改及廿三條一併推行。今天香港的現況,你看到了吧?倘若你當選了,並把政改及廿三條一併推行,我不敢想像,真的不敢想像!坦白說,換了我是習主席,也會對你失望。我想問曾先生,你肯承認,以上我所說的,就是你失敗的原因嗎?你肯承認,是你無法兌現,你對香港人的承諾,以及對國家的承諾嗎?不是的話,可否告訴大家,你是為什麼而戰的?你承諾了什麼?為什麼會失敗了? 

美夢的破碎

你曾經說過,選舉,是一個過程。那麼是否贏了,過程就可以延續?輸了呢?你卻退了下來,從此避談政治。但你有沒有想過,你為支持者,締造了一場美夢,最後美夢破碎了,你可知道後果,會有幾嚴重?你遺棄了他們,任由他們把你的失敗,歸咎於制度、歸咎於什麼小圈子選舉、歸咎於建制、歸咎於政府、歸咎於中央。你沒有糾正他們,沒有清楚告訴他們,真正的原因是什麼,沒有讓他們知道,除你之外,他們自己也是有責任的。你任由他們把失望,轉化成仇恨,加深了光譜之間的矛盾。曾先生,你預言的「撕裂 2.0」,終於實現了,林鄭當然責無旁貸,但難道你敢否認,你也間接地推了一把? 

記得在大學問中,羅永聰提到你在爆發佔中期間,表現冷靜。你說,其實沒什麼大不了,反正與你親身體驗過的七十年代美國,差不了多少。曾先生,你錯判形勢了!你那年代的年輕人,普遍都是經過歷練的,很多基本的生活需要,都是要靠自己賺取的,所以他們處事,是有底線的,因為他們明白,要得到,就必然要付出,且有很多事情,是不能強求的。但當今在香港本土出生的年輕人,自小不愁基本的生活,在物質以及心靈上,受到百般呵護,衣、食、住、行不用說,其他如教育、資訊、上網、手機,甚至是遊戲、遊學,這一切以往並非必然的有形及無形之物,他們垂手可得,父母沒能力,就由政府承擔。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除了學業之外,基本上不用承受其他壓力,一個什麼 TSA,就弄得家長們心痛得要死。我們上一代年青的時候,這些根本算不上什麼壓力,我們面對生活上各種壓力,反而不覺得是壓力呢! 

曾先生,也許你會說,時代不同了,現今社會就是資訊發達、物質充裕,上一代的模式,已經不能再套用於當今的年輕人。那麼就請你不要再自我感覺良好,把佔中對比成七十年代的美國吧!我同意今非昔比,但並不等於現代的年輕人,就不需要歷練,因為當他們踏入社會,就要見真章了。今天的教育風氣,重獎勵、免責罰,年輕人做錯了事,不能嚴責之餘,還要反過來,從當中拿出正面的元素,加以鼓勵呢!試問將來他們面對工作、面對生活的時候,會受到如此厚待嗎? 

我初出茅廬的時候,都只是打工出身,沒想過會做老闆,沒想過會有能力買樓,但結果兩者都做到了。今天社會鼓勵年輕人創新、創業,又為他們計算什麼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買到樓。社會為年輕人,繪畫未來,我看你的廿一世紀教育理念,也是為他們,度身訂做一個未來吧?我們上一代的成長,之所以對未來充滿希望,是因為我們的未來,是由自己繪畫的,每一筆都是驚喜;但這一代的年輕人,卻感到失望,甚至絕望,皆因他們被繪畫了的未來,原來和現實,是會有落差的。所以,今天的社會問題,絕不能與你親身體驗過的七十年代美國比擬,而社會撕裂對年輕人產生了的影響,亦不能不及早處理的。 

撕裂 2.0 的真面目

2015 年,你宣讀的財政預案中,加插了一段結語,你說,要解決社會上不同的問題,是須要對話,而不是對立。當時我完全認同你的理念,但可惜事隔四年半,整個香港社會,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今天,他們要求你「回應」,實質上是要你「答應」,除「答應」以外的一切,均不屬「回應」。林鄭主動提出對話,他們就要對方先滿足什麼兩大條件,再加犯了法的不能被檢控,試問換著你是林鄭,你會「答應」嗎?反之,他們要找校長對話,就拉隊到人家寓所樓下叫囂,要他「立即」下來。曾先生,面對這些年輕人,你可以怎樣跟他們「對話」? 

早前我在這個專欄,也發表過兩封公開信,信中對香港工程師學會,以及其會員,提出了一系列問題、批評、建議,包括撤回學會上年八月八日,發出的一份公開聲明。但很可惜,我沒有收到學會任何代表,給我任何滿意的回應。請問曾先生,我可以在那學會的會址樓下,弄一個「連儂牆」嗎?這個例子,或許不夠親切,不如這樣,我今天這封公開信,亦對閣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、批評、建議,甚至訴求,倘若你不肯作出任何使我滿意的回應,我又可否在你寓所樓下,弄一個「連儂牆」呢?我可以帶同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聚集在你寓所樓下叫囂,迫你出來對話嗎?你不肯出來的話,我們可否強行破門入屋,在你家大肆破壞?可否把你家人以及親朋戚友的私隱,在網上公開,讓他們飽受辱罵、欺凌?你對這一系列行為,會否感到怒火中燒?倘若你禁不住怒火,掌摑了我一巴,我就反問你,為何我沒有使用暴力,你卻對我使用了暴力,那你又會有什麼感受? 

我知道閣下的習慣,一定會說,不回應「假設性」的問題了!不過我們現在的香港,幾乎每一天,都在發生著這些事情。這是真實的發生,不是什麼「假設」了!我想請問閣下,可以回應了吧?你或許有所不知,以上所說的一切行為,是受到「很多」香港市民支持的,這個「很多」,或許是大多數,或許不是,但總之就是「很多」。你覺得他們不可理喻嗎?他們說,你才是不可理喻呢!曾先生,歷史已經證明,很多人認為是對的事情,不一定是對的,甚至大部分人認為是對的事情,也不一定是對的,這與整體知識水平的高低,沒有絕對性關係。我們國家的文革,就已經是一個實例,社會過份執著於意識形態,是可以釀成災難的。 

最近我聽到閣下說,撕裂 2.0 不是你的預言,是你的了解。請恕在下得罪了!我認為,你只不過是預言了撕裂 2.0 的發生,卻對之亳不了解!為何我會知道?曾先生,你真是了解的話,就不會錯過「對話」的時機,不會遺棄了你的支持者,讓他們成魔。我見你在大學問中,對香港推行與內地有關的政策,以及立法會拉布現象的評論,其實已經很清楚地展示了你的立場。但支持你的那一方光譜,對一地兩檢、對修訂逃犯條例,卻堅持以全面否定、亳不妥協的態度,甚至不惜以你所說的「不文明」手法阻止,無論政府怎樣解說、怎樣對話、怎樣修改,也完全不接受,一定要撤。我想反問閣下,「須要對話,不是對立」這句話,應該是對誰說的?把撕裂推至 2.0 的,真是林鄭嗎? 

曾先生,你任由支持你的那一方光譜,把社會的撕裂、分化,深入到各階層、各年齡、以及各行各業,以致兩極之間,由矛盾進化成仇視,再發展成對某些事物及意識形態的「信仰」,最後到了無論任何形式的「對話」,都已經無法化解執著的地步。這就是所謂的「撕裂 2.0」了!閣下真的了解嗎?你可知道,所謂「民主自由」,和「真主偉大」兩者之別,如今只不過是四個不同的中文字而已! 

完美風暴

我記得 2014 年中,你以財政司司長的身份,發表了一篇題為《完美風暴》的網誌。陳弘毅也把這次的修例風波,形容為政府自製的完美風暴,說可以避免,但這個我不能完全認同。所謂,冰封三尺,非一日之寒,這場完美風暴,其實已經蘊釀多年,可以說是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正如當年鄧小平所言,宏觀大勢擋不了,要來的始終會來,只是遲早問題,大小問題。就算沒有修例,也總會有另一股東風。林鄭固然低估了修例的反彈力,但以果推因,又有誰不懂?沒有水晶球,你可以避多久?閣下當年,更斗膽提出把政改及廿三條一併推行吧?你又如何保證,這不會是一場「颶風」? 

隨著中國掘起,十四億人口生活質素之提升,以及走向高端,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,以及各方面最強的大國,指日可待。然而,登上一哥的地位,卻不是什麼野心家或獨裁者策劃的,而是自然生成的。對於依賴發展中國家血汗支持的西方普世價值,勢必帶來衝擊,因為這個地球的資源,已經承受不起多十四億民主自由了。也就是說,中國不可能實踐西方的模式,而西方就必須要接受一個與自己普世價值相違背的國家,來主導世界。這國際形勢的變化,已經在全球引發起中西文化,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,所以香港當前的局勢,不是單純的本土問題,而是基於香港特殊的中西交叉地位,由所述之宏觀趨勢,自然引發出來的。 

中央對香港的情況,瞭如指掌,甚至比起很多當局的香港人還了解,因為我們的國家,亦曾經兩度從這種困局中,谷底抽身。中央比閣下更清楚,什麼是「撕裂 2.0」,以及其成因。雖說是來自外國勢力,但他們卻非常明白,所謂外國勢力,只不過是推波助瀾,若沒有天時地利,怎推也不成,但可惜,他們採用的解困及防困的方法,並不能用於香港。最近我見一個內地人,作了以下的分享: 

「自從樹了高牆,牆內的中國越來越開放,越來越進步,老百姓對世界發生的事總是了解得很全面,相反,牆外的人雖然可以隨便上谷歌臉書,但是感覺越來越低智商,越來越保守越來越落後。我有時候真迷糊,這牆到底是困著誰的?」 

高牆既不適用,如果解困?閣下卻為香港、為國家提供了另一條出路。曾先生,你現在明白我為何會說,國家對你是有期望的,你現在明白,為何我會說,你辜負了國家的期望吧?你建立了你的影響力,卻沒有用以糾正你的支持者,對社會撕裂的錯誤理解,沒有讓他們了解導致這一切的宏觀因素,沒有叫他們放下、取捨,任由他們把責任推至政府、推至執法者。更重要的,是閣下忽略了,整個社會撕裂的發展進程背後,在沒有「高牆」抵擋之下,還有一股最要命的力量在推動著呢! 

盡信書不如無書

這股最要命的力量,就是資訊。現今網絡發達、資訊自由流通,無疑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方便,但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。閣下也有使用社交媒體,應該很清楚,尤其是 FACEBOOK,打開就看到一大堆貼文。古語有云,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,何況是那些亦真亦假的資訊?一張相片、一段短片,再套上單一角度描繪的故事、未審先判的結論,最近這些瘋傳,鋪天蓋地。任何一個人,總會有自己的立場、取向、滿意或不滿,而人的心理,往往傾向接受與自己立場相近的資訊,抗拒違反自己立場的資訊。每天吸收大量偏頗的資訊,就把一個人的立場,推成信念,再由信念,推成執著,最後轉化成「信仰」了。 

不要以為,知識水平越高、分析能力越強,就可以免疫於媒體的渲染。因為當一個人,只能以單一角度看事物的話,他的知識,以及分析能力,只會成為強化這單一角度的工具而已。曾先生,如果你不相信,可以試一試,以另一個身份,跟反對修例的網友,特別是那些支持年輕人抗爭的,在網上討論一下,你就會知道,什麼是「信仰」了! 

或許你有所不知,那些鋪天蓋地、亦真亦假的瘋傳,其實不是最近才發生,而是持續了很多年呢!一面倒對政府、對國家的負面資訊,早在佔中前就已經廣泛流傳,直到佔中爆發後,建制那方才猛然醒覺,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反制措施。但可惜當時社會的負面情緒,已成雛形,媒體間的資訊大戰,雖然保住了另一方的民情,卻使雙方的矛盾極化,造成嚴重的撕裂,而更要命的,是後來在媒體戰中,還引入了仇警的元素。 

今天我們見到在網上流傳的仇警言論,什麼「黑警」的標籤,其實早在佔中期間,基於警方對佔中年輕人的執法,以及部分市民對那些年輕人的同情,就已經開始流傳。大量抹黑警隊、亦真亦假的資訊,經過多年的潛移默化,「黑警」深入了「很多」市民的內心,仇警情緒亦引發了零星的警民衝突。這對一個法治社會而言,是非常危險的,因為當社會極化至觸發起雙方衝突的時候,執法者就是守住法治的最後防線,而仇警風氣,就正正削弱了這條最後防線,對法治的保衛能力。 

法治的底線

最近,社會輿論把香港出現的法治問題,轉移到了警隊。相信閣下應該有跟進著整個事態的發展吧?其實在未有元朗事件之前,警隊已經是無間斷的被針對著。曾先生,我想請問閣下,究竟是誰,在守護著一個社會的法治?是政府?是警隊?是執法者? 

非也!是市民!因為一個社會,是由市民組成,法治精神,是依靠廣大市民守護著的。政府,只是訂立法治的制度,而執法者,亦只是執行法治的制度。倘若有「很多」市民,失去了法治精神,以他們的自由意志,選擇性守法,執法者是寸步難行的。舉個簡單例子,亂拋垃圾,要罰千五元,如果有「很多」香港市民,不願意遵守這一條法例,那麼執法者,可以如何執法?既然罰不了那麼多市民,究竟索性不執法?還是選擇性執法?兩個選擇,也是違背了法治精神啊!結果,那「很多」市民,就只會歸咎執法者,批判他們違背法治精神,卻不會認為自己才是始作俑者,皆因他們已經把「自由意志」,凌駕於法治精神之上了! 

這因果關係,再加上潛移默化多年的仇警風氣,正在循環性不息,無限放大。曾先生,你同意嗎?不同意不打緊,煩請你向大家說出你的看法,請不要再沉默了!究竟是誰,率先破壞了法治精神?是政府?是警隊?還是市民?閣下有所不知,這因果循環,已經發展到幾乎觸及法治的底線了! 

話說,張仁良致函政府,要求明確撤回修例;盛智文就認為,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。兩位社會人士,真是有心,但很可惜,如今不是什麼「政治問題,政治解決」的時候了。當「很多」市民,認同了以衝擊法治的手段,就能有效達到政治目的,那麼就算你「答應」他們的個別訴求,也平息不了這場風波,你只會持續被要求「答應」,直至你沒可能再「答應」的地步。因為這已經不是政治問題,而是法治問題了。 

曾先生,你可知道,現時的香港,正在面對著的最大危機是什麼?撕裂、分化,已經深入了各階層、各年齡、以及各行各業。倘若,就連香港法治的最後防線,執法者,也出現了分化,甚至崩潰,閣下可以想像一下,會導致什麼後果。我們在這個關鍵時刻,最緊要堅守住的,應該是什麼? 

可悲的年輕人

還有,你可知道這場風波之中,受到最深切傷害的是誰?是你最關心的年輕人呢!他們走在最前線,要抗爭、「革命」了!是他們的聲音,得不到聆聽嗎?是他們的訴求,得不到滿足嗎?是他們的夢想,得不到實現嗎?是什麼「真普選」,831 嗎?是他們為我們爭取,可以隨便在十二國以外地區犯法的「權利」,作出了犧牲嗎?是他們為了什麼「公義」,衝擊警方防線,遭到警方「過份武力」鎮壓嗎?我想請問閣下,他們得不到這一切,對他們自己,有什麼實質「傷害」?對社會,有什麼實質「傷害」?對市民,有什麼實質「傷害」?得不到這些,就可以做出對社會,對市民,造成那麼多實質傷害的行為嗎? 

聞說,董建華覺得後悔,他承認自己一手推動的通識科失敗了,導致年輕人出現問題。坦白說,作為應付學業的一部分,個別學科,對學生的心態發展,影響根本就有限,更談不上會導致什麼問題。從來影響年輕人最深遠的,不是什麼學科,而是他們最有興趣、最關心的事情,為此他們會自發地投放大量資源,你要阻也阻不了,正如我當年要自學寫程式,無論環境多惡劣,也是阻不了的。曾先生,請問你知否,過往十幾年,由小學成長至中學,以至大學的年輕人,把自己大量的時間、資源,普遍花了在什麼地方? 

是社交媒體!

很多家長,在他們的小朋友,入讀小學的時候,就已經給予手機,給予無限上網,惟恐他們追不上時代。年輕人在他們最關鍵的成長期,就要吸收大量無界限的資訊,當中不乏那些鋪天蓋地、亦真亦假的負面瘋傳,以及偏激的意識形態,還加上朋輩效應,無限放大。曾先生,就算是一個成年人,有知識水平,有分析能力,也可以發展成「信仰」,何況只是一張白紙?這段成長期,是年輕人建立自己人格、信念、態度、理念的最關鍵時期,一張白紙,在沒有任何過濾、任何善導之下,隨便遭陌生人寫滿一大堆負面思維。要知道,這寫花了的,奠定了他們基礎人格、信念、態度、理念的紙張,是會跟著他們一世的! 

曾先生,請不要再扮中立了!你的泛民朋友,還有被你遺棄了的支持者,過往多年,有心也好,無意也好,從無間斷地推動著這一切的發生,你不但沒有阻止他們,還蒙在鼓裡,拍什麼「催淚彈的修復」!你敢說,你一點責任也沒有嗎?你說,你遠離政治很遠了,你又說,自己跟大家香港人一樣憂心,每逢週末來臨都會開始心慌慌。你說到自己,彷彿有如普通市民一般,那麼你還保留著《政治人物》的專頁幹嗎?最近你還在專頁裡,貼上那個廣告片呢! 

曾先生,你愧對香港人、愧對國家、愧對年輕人,你竟然還有面目,拍出一套這樣的東東? 

中央的聲明、各界人士

七月廿九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,招開了記者會,發出了聲明,當中對香港當前局勢,提出了三點意見。有評論認為,這些只是口號,沒有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法,你的泛民朋友,更說中央不了解香港民情,聲明全無新意,對局勢毫無幫助,至於建制派,在這危急時刻,竟然還在說什麼落區了解民情,慢慢聆聽意見。 

試想,一個管治十四億人口,正與全球第一大國角力的中央政府,發出的聲明,怎會只是流於口號?怎會是毫無意義的廢話?中央比很多香港人,甚至比閣下,更加了解香港過往及現在的情況。聲明中為何特別對香港警隊,予以高度肯定,及後又為何通過新華社央視加強對警隊的支持,就是意識到香港當前的最大危機,並協助保障法治的最後防線,免於崩潰。我想請問閣下,你認為中央,會樂意出動解放軍嗎? 

另外,國務院聲明那三點意見之首兩點,特別提到「各界人士」。曾先生,你認為「各界人士」,會是我【珍惜香港】這小角色嗎?「各界人士」,是指所有在香港有影響力的人士,他們的言論、呼籲、行為,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社會,或社會中某光譜、某年齡、某階層、或某行業等之取向及行為。中央希望「各界人士」,共同對社會發出旗幟鮮明及一致的訊息,就是叫停這一場亂局! 

曾先生,你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,責無旁貸,中央的聲明,是對你說的!自七月廿九日至今,已經超過一星期了,為何你還保持沉默?你害怕什麼?擔心自己寓所樓下,會出現一幅「連儂牆」嗎?你可知道,這一場風波,導致了多少個家庭的破碎?導致了多少個年輕人,誤入歧途?這一場亂局,延續一天都嫌多呢! 

請不要再沉默了!請你對你的泛民朋友說,收手吧!請你對你的支持者、對那「很多」市民說,夠了!無論為了什麼目的,不要再把入世未深的年輕人,推上前線了!請你對年輕人說,停手吧!你們做錯了,不要再視自己為什麼「義士」,要面對錯誤,為錯誤行為負責。曾先生,或許你會因此失去了你的支持者,但我想請問閣下,他們的基礎理念,根本就與你不一樣,甚至是相反,而你又無法糾正他們,那麼他們對你的支持,還有什麼意義? 

曾先生,教育,並不是為年輕人,提供一個締造美夢的温室,然後由得他們的美夢,破碎於現實世界中。如果你沒有勇氣,讓年輕人跌倒,如果你沒有勇氣,指正他們的錯誤,讓他們經歷面對錯誤,為錯誤負責之歷練,那麼你還有資格,談什麼教育嗎? 

鹹魚的美夢

記得 2003 年一套電影《The Core》中那位角色 Dr. Conrad Zimsky,是一個 Cassette Craze,為了記錄整個拯救地心的過程,錄音機不離手,使得其他隊員感到煩厭不已。最後他為了完成使命,須要作出犧牲,在船艙內等待著身旁那核爆裝置的倒數,卻不忘錄音口述總結這個旅程。他突然醒覺,既然那部錄音機,將隨著自己一起消失了,他還在錄什麼?他反問了自己一句「What the f... am I doing」後,拋掉了錄音機。 

曾先生,所謂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你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,這是你自己造就出來的。你還欠我們七百多萬香港人、我們十四億中國人,一個承諾,但在這個關鍵時刻,WHAT THE F... ARE YOU DOING?你說過,民望有如貨幣,你儲了這些貨幣,用來幹嗎?就是為了成就你的所謂,廿一世紀教育美夢嗎?算了吧!你的什麼貨幣,快要變成廢紙了! 

沒有夢想,不如做條鹹魚」,這是你說的,但曾先生,你已經是一條鹹魚了,還在發夢! 

對香港,充滿感情的 .....

珍惜香港】上 

Susan Boyle:I Dreamed a Drea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